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展现中共“全球观”和“世界意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

  (中共二十大·观察)展现中共“全球观”和“世界意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展现中共“全球观”和“世界意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

  作者 张蔚然 李京泽 谢雁冰

  中共二十大把弘扬和平 、发展 、公平、正义 、民主、自由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等内容写入党章 。

  “迈上新征程 ,党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这在中共历史上 是没有过的,亮明了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于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人民关系 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共的‘全球观’和‘世界意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新社记者说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希贤表示,面向世界,二十大党章展现了一个有意愿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更多和平合作力量的全球政党形象。

10月22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10月22日闭幕 的中共二十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的决议 。作为管党治党建党 的“根本大法” ,二十大党章成为新征程上全党行动 的根本遵循 。

  这 是中共党代会第18次修改党章 。回顾历史 ,党代会根据党 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需要对党章进行修改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惯例。

  “二十大通过的新党章是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 的新起点,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 的发展道路、发展内涵、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 。因此 ,具有奠基性和决定未来发展前程 的重大历史意义。”张希贤说 。

  修改后 的党章有“与时俱进” 的鲜明特点 。继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后,中共二十大决定把党 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 ,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成果 。

  “在党章中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 ,旨在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更好地面向未来 。”张希贤说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说 ,把发展新成果写进党章 ,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 的体现。

  中共二十大鲜明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竹立家指出 ,“两个确立”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 的最重要政治成果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在实践中始终予以坚持。

资料图 :人民大会堂前红旗飘飘 。资料图 :人民大会堂前红旗飘飘 。

  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并将此确定为新时代新征程党 的中心任务 ,大会不仅将之写入党章 ,也把与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等有关 的内容写入了党章 。外界注意到这些内容都涉及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 。

  戴焰军指出 ,上述内容相对来说都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将其写入党章 ,可以保证党在长时期内有明确且一以贯之的目标 ,动员全党要为之行动,且确保行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

  大会同意把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等内容写入党章 ,同意把党的初心使命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内容写入党章 ,同意把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等内容写入党章 。新党章还反映了十九大以来党 的建设成功经验 ,包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 。

  在戴焰军看来 ,把涉及党 的执政地位和自身建设 的内容写入党章,成为全党 的共同意志和行动遵循 ,对于锻造更坚强有力 的中国共产党有重要意义 。

  “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的时期 ,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无论是研判风险挑战 ,还 是克服前进障碍实现发展目标 ,都需要吸收建党百年来的重要经验,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增强斗争本领 。”竹立家说 。

  对于全党下一步发展 的突出任务,修改后的党章予以强调 。尤为值得注意的 是,大会把全面准确 、坚定不移贯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写入了党章。

  “党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历史重任,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 。中国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国家统一 是其中关键 。”竹立家指出,中共将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处理对台关系等作为重要任务体现在党章之中,对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意志,促进祖国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完)

55世纪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与路径******

  作者 :马福运(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用好红色资源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深化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的时代新人”。在河南安阳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 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 ,像我们 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 的丰碑上” 。包括伟大建党精神 、延安精神 、红旗渠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的有效媒介 。依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学术成果和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 、网络延展式教学的“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激励他们继承优良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将志气 、骨气、底气固化为信仰 ,转化为信念,强化为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 是广大青少年 ,社会主义 是拼出来、干出来 、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 是如此”。弘扬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在实效性 ,实现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 、网络延展式教学 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功能互补,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课堂叙事式教学 ,指根据“小故事大主题 、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针对教材中的不同知识点,挖掘“红色故事”蕴含 的教育主题,聘请英雄模范人物担任特聘教授走进课堂,强化课堂教学 的叙事性和吸引力。平台情景式教学,指借助多功能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深度参与 、深度体验为主旨 ,利用文艺表演、情景剧 、辩论赛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转换在体验探究之中 。基地体验式教学,指因地制宜 ,建立和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参观考察 、调研访谈或劳模授课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感受革命历史 、感悟先进事迹、追寻先辈足迹 ,用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网络延展式教学 ,则 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等共享性学习资源 ,运用虚拟仿真 、新媒体 、人机交互、大数据等技术,让学生在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感受和掌握教材内容。

  通过“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支撑 ,实现了对机制、资源 、功能等现有实践教学要素的深度整合 ,克服了实践教学要素离散化的困难,打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时空壁垒,体现了从知性启智 、感性润心,到悟性思辨、理性笃行的循序渐进过程 。

  首先,回应时代课题 ,构建“大思政课”体系 ,创意性实现了“思政课堂—校内平台—校外基地—网络空间” 的联通互补和互融互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 ,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已经成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点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实现了教材与现实相结合,在形式上实现了显性与隐形相结合,在功能上实现了引领与内化相结合 ,在场域上实现了课堂与社会相结合 。

  其次,坚持问题导向,突破实践教学“瓶颈” ,创造性地解决了实践教学方法难多样、参与难全员、效果难呈现 、运行难长效等问题 。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长效规范运行的难题 ,通过系统建构、整体推进,克服了教学组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要素分离 的弊病,通过同类资源协同化、社会力量同向化 、异质资源相容化 ,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效益 的最大化 ;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实施偏窄扁平的困境,通过深度挖掘实践教学元素、综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高效整合实践教学功能,实现实践育人 的全员 、全方位和全过程。

  再次 ,立足根本任务 ,聚焦“讲深讲透讲活” ,创新性地聚焦“教”与“学” 的主要矛盾 ,以学生为主体反向设计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课堂叙事式教学 ,实现明理学道;通过网络延展式教学,实现明理识道;通过平台情景式教学,实现明理悟道;通过基地体验式教学 ,实现明理行道。在方法选取、路径实施 、原则遵循、环境优化 、机制保障等方面,坚持一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进行顶层设计 ,形成了“教师+学生”双主体 的实践育人体系,从而把“教” 的目标和成效化于“学” 的感知和践行 ,让学生在教学主体转换中做到知行合一。

  实践教学模式倡导不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的协同与互动 ,以及不同实践教学方式的整合与联动 ,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过程的“共建”和“共育”,实现实践教育价值的“共创”和“共享”。以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 、红旗渠精神等丰富多样 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抓手,通过“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 ,为构建课堂教学引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反哺课堂教学的良好生态提供了有效路径。

  通过专题化推动 ,贯通“课堂+实践” ,解决课堂教学供给与学生理论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契合每门思政课 的实践教学主题 ,通过专题开发形成故事资料库 、实践要素牵引导图、整体化流程表等实操方案,以避免实践教学目标离散、方法随意等问题 ;以课堂叙事为牵引 ,推动“英模情感叙事+教师道理叙事”相结合、理论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融通 ,通过具象化 的教学主题、艺术化 的教学方法、生活化 的教学叙事,增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实践性 ;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场域 ,将教材重难点作为核心问题融入实践教学设计,多角度 、全空间聚焦问题解决,有效平衡课堂供给有限性与学生需求多样化 的矛盾。

  通过全链条带动,融通“要素+方法” ,一体化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解决教学要素离散化与教育系统完整性的矛盾。在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素功能、剖析学生个性特点和价值认同规律 的基础上,整合校园文化活动等校内实践教学资源 ,打造校内多功能、专业化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校外系统性、开放性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丰富多彩 的活动和亲身体验把区域红色文化融入课堂认知 、平台创作 、基地体验等多向互促中 ,为大学生的理论认知、价值塑造、素质提升搭建常态化体验平台;构建全过程、多要素、网格化、链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体验过程中检验并达成育人效果 ,有效解决教学目标随意化、方法简单化、受众代表化 、效果瞬时化等共性问题。

  通过多项目驱动,联通“网上+网下”,多模态搭建沉浸式育人平台 。着力打造联动式课堂教学和步入式实践教学,依托智媒体、大数据、虚拟仿真和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 ,根据桌面式、沉浸式、分布式等多样化需要 ,通过教学主题专题化、教学方法虚拟化 、教学推广融媒化,搭建以思政课微信公众号 、网上精品课等为载体的共建共享学习平台,通过虚拟实验设备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字化教学仿真场景 ,打造“指尖化课堂”“沉浸式课堂” ,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空与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口述史 的红旗渠精神生成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18AKS019〕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1日 06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